傅增湘先生逝世六十周年紀念展

第II類 西壁図版展示
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蔵書

*画像をクリックすると拡大表示されます。閉じるには再度画像をクリックしてください。

檢日帝時期「東方文化學院」登記簿,「東方文化學院」於1930年5月26日,由文求堂一併購買傅增湘舊藏三朝北盟會編、廣東通志、廣西通志三書。

三朝北盟會編二百五十卷

徐夢莘撰。鈔本,16册。有張金吾潘介繁圖記。

Highslide JS  Highslide JS

鈐印如下:

「鄧尉/山樵」(見正文首葉)
此徐堅印。見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題跋眞跡第3115頁。

「祕册」、「張印/月霄」、「愛日/精廬/藏書」(見書目首葉)
此張金吾印。見中國藏書家印鑑第172頁,林申清編明清藏書家印鑑第135、136頁。「祕册」、「張印/月霄」亦見中國國家圖書館古籍藏書印選編4/192。

「潘茮坡/圖書印」(見序首葉)
潘介繁印。見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題跋眞跡第2526頁、2536頁,中央圖書館編善本藏書印章選粹第234頁,林申清編中國藏書家印鑑第204頁,中國國家圖書館古籍藏書印選編4/94、6/82等。

「茮坡潘/介繁珍/藏之印」(見書目首葉)
潘介繁印。見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題跋眞跡第3115頁,善本藏書印章選粹第234頁。

「潘氏桐西/書屋之印」(見序首葉)
潘介繁或其子潘志萬所用。見中國藏書家印鑑第204頁,中國國家圖書館古籍藏書印選編5/272、6/181。

「崦西/艸堂」(見總目首葉)
潘介繁或其子潘志萬所用。見中國國家圖書館古籍藏書印選編6/182。

又有「碧山/柏氏」(見序首葉、第十六册末葉)、「乃今/日之/介也」(見正文首葉)兩印,均無考。

傅增湘印記則有「雙鑑/樓藏/書記」(見正文首葉)、「雙鑑/樓主/人」(見第十六册末葉)、「沅叔/藏書」(見第十六册末葉) 、「藏園/祕笈」(見序首葉)、「沅叔/金石/文字」(見總目首葉)、「長春室主」(見書目首葉)。

案:徐堅吳縣人。隨園詩話卷四云:「秋帆尚書巡撫陝西,有小方壺憶梅詩。節其大概云,……花如不諒余精誠,請問鄧尉山樵 徐友竹蘇州 木瀆人,能詩工畫,余舊交也。」上海博物館編中國書畫家印鑑款識(1987年文物出版社版)第760頁見「鄧尉山樵」印,出徐堅手臨曹知白山水卷。此書卷首所鈐,雖不同此印,殆亦徐堅所用。

張金吾愛日精廬藏書志卷十著錄「三朝北盟會編二百五十卷(舊抄本)」。

潘介繁椒坡(茮坡),吳縣人,咸豐二年擧人(順天中式)。任湖北知縣,署湖南 茶陵知州。(參考同治蘇州府志卷六十五「選擧七」、民國吳縣志卷十五「選擧表七」、憩園詞話卷二)

雙鑑樓善本書目卷二著錄「三朝北盟會編二百五十卷 舊抄本,十四行二十三字,有張金吾潘椒坡各藏印」,即此本。藏園羣書題記(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版)有「鈔本三朝北盟會編跋」(原載藏園羣書題記續集卷一)。藏園羣書經眼錄(1983年中華書局版)著錄此本,注云「徐枋遺書,癸亥」。「徐枋」當爲「徐坊」之訛,癸亥則民國十二年(1923)。

總之,此本由徐堅(1712~1798)、張金吾(1787~1829)、潘介繁(1828~1893)、潘志萬〔1849~1899〕、徐坊(1864~1916)、傅増湘(1872~1949)遞藏,於1930年經文求堂日帝東方文化學院京都研究所,今藏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

今人陳樂素撰求是集第一集(1986年廣東人民出版社版)收錄徐夢莘考、三朝北盟會編考二文,可參。

廣東通志七十卷

談愷修,黃佐等纂,嘉靖三十九年序刊本。45册。闕卷五十四至五十六。

Highslide JS 

藏印

「授經樓珍藏秘极之印」、「沈德壽印」(見凡例、卷一、卷三、卷五、卷七、卷九、卷十、卷十一、卷十三、卷十四、卷十五、卷十八、卷十九、卷二十、卷二十一、卷二十三、卷二十五、卷二十八、卷三十、卷三十一、卷三十三、卷三十四、卷三十六、卷三十七、卷三十八、卷四十、卷四十二、卷四十四、卷四十六、卷四十八、卷四十九、卷五十、卷五十二、卷五十七、卷五十九、卷六十、卷六十一、卷六十二、卷六十三、卷六十四、卷六十六、卷六十七、卷六十八、卷六十九、卷七十各卷首葉。「沈德壽印」亦見卷七十末葉。) 此皆沈德壽印,見中國國家圖書館古籍藏書印選編4/67。

傅增湘印記有「雙鑑樓」(見序(補鈔)首葉)、「傅沅叔/藏書記」(見凡例首葉)、「雙鑑/樓藏/書記」(見目録首葉)、「傅増/湘印」(見正文首葉)、「雙鑑/樓主/人」(見卷七十末葉)、「沅叔/藏書」(見卷七十末葉)。

案:沈德壽清代 慈谿人,字藥庵,即抱經樓藏書志作者。但此書不見抱經樓藏書志著錄。

此本藏園羣書經眼錄(1983年中華書局版)著錄,藏園羣書題記(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版)載明嘉靖本廣東通志跋,即據此本。

廣西通志六十卷

林富修,黃佐等纂,嘉靖十一年刊本。38册。闕卷十六至卷二十一、卷二十八、卷二十九。

Highslide JS 

此本印記有「翰林/院印」(左半爲滿文)、「小山/堂書/畫印」、「海虞科/第世家」、(以上三印皆見序首葉)「蔣養庵/藏書記」(見序首葉及卷三、卷六、卷九、卷十一、卷二十三、卷二十五、卷二十七、卷三十二、卷三十五、卷三十八、卷四十一、卷四十三、卷四十五、卷五十、卷五十二、卷五十五、卷五十七、卷五十九各卷首),均不見於中國國家圖書館古籍藏書印選編。

傅增湘印記有:「雙鑑/樓藏/書記」(見序首葉),「沅叔/審定」(見舊志序首葉),「増湘/私印」(見凡例首葉),「龍龕/精舍」(見目錄首葉),「江安傅/沅叔攷/藏善本」(見正文首葉),「書潛」、「傅増湘讀書」(見卷六十末葉)。

此本見藏園羣書經眼錄(1983年中華書局版)著錄。

校正元親征錄一卷坿刊誤一卷

闕名撰, 何秋濤校正, 沈曾植等撰刊誤。光緒二十年桐盧 袁氏 小漚巢刊本,1册。内藤文庫藏品。

卷端題「校正元親征錄,光澤何秋濤願船」。封面及版心上部題「何斠聖武親征錄」,版心下部右方記「小漚巢」。與桐盧 袁昶漸西村舍叢刊所收同版。

Highslide JS 

卷末(第一百葉左半葉)有傅増湘題記:

Highslide JS 

鈔説郛卷第五十五全收此書。據此本校勘,増改刪乙凡七百餘字,遠出所得之外。異日當就柯鳳孫前輩考證刊行,爲此書増善本也。丁巳九月二十日,江安 傅増湘記。

按:丁巳即民國六年(1917)。文中「翁」指翁方綱,「張」謂張穆,「何」謂何秋濤,「李」謂李文田

丙寅1926年王國維撰聖武親征錄校注序,詳述此書源流,亦及傅氏校本:「比來京師,膠州 柯鳳孫學士爲余言,『元太祖初起時之十三翼,今本親征錄不具,説郛本獨多一翼』,乃益夢想説郛本。旋知其本藏江安 傅君 沅叔所,乙丑(1925)季冬乃從沅叔借校。沅叔并言,尚有萬曆抄説郛本在武進 陶氏。丙寅正月赴天津,復從陶氏假之,其佳處與本畧同。又江南圖書館汪魚亭家鈔本,亦移書影鈔得之。合三本互校,知本與何氏祖本同出一源,而字句較勝,奪誤亦較少。説郛本尤勝,實爲今日最古最備之本。」云云。

此本今藏内藤文庫,即内藤湖南舊藏本。傅增湘内藤,曾有一面之交。1929年傅增湘東游,致張元濟信札中言「内藤則昨訪之其家,藏書甚多」,翌年内藤傅沅叔札,請求允許其弟子玉井校閲版唐六典,亦云「奉別以來已過數月,憶起山莊啜茗,盡出槧,欣賞半日」。

明印式不分卷

闕名撰 民國九年嘉善 曹氏江安 傅氏藏鈔本轉鈔 1册

Highslide JS  Highslide JS  Highslide JS 

藏印有「五鳳硯齋」(序第一葉右半葉),「曹氏秉章」、「理齋」(序第二葉左半葉),「◆」(序第三葉右半葉)。

首有曹秉章題識云:「政變後,設印鑄局隸國務院。歲戊午(民國七年1918),余領局事,見印文詭異,……云云……越歲,沅叔 傅君杭州,於冷攤得明印式一冊,歸以示余。京外文武官印模無不備。……影寫既竟,泚筆識之。」署時「庚申仲春下浣」,即民國九年(1920)。

曹秉章履歷不詳。據民國職官年表,其任北洋政府印鑄局局長當在民國七年(1918)10月16日至民國十二年(1923)3月31日。又,本所收藏民國二十六年排印本干溪曹氏家集二十四卷(附録一卷、雜綴一卷),附錄干溪曹氏歷世所著書目一卷乃出曹葆宸曹秉章同輯。此書徐世昌署題封面,金兆蕃撰序。據云,文津書店編名家書札墨跡(綫装書局版)收錄徐世昌曹秉章策劃編輯清儒学案時之往復信札。惜筆者未見。又有金兆蕃曹秉章信札多件,可見于網絡上,亦可窺知當時編輯清儒学案之實情。

  1. →西壁図版展示 概要へ
  2. →東京大学東洋文化研究所蔵書へ